当前位置: 首页» 工作动态» 工作快讯
太湖发生今年1号洪水 “水上长城”守护流域安澜
  • 2025-08-0509:11
  • 办公室
  • 办公室

交汇点讯 受今年第8号台风“竹节草”带来的强降雨影响,8月2日4时25分,太湖水位涨至3.80米,达到警戒水位,太湖发生2025年“第1号洪水”。

面对严峻复杂的防汛形势,省太湖地区水利工程管理处闻“汛”而动,狠抓各项防御措施落实,织密织牢防御网,全力守护太湖流域安澜。在这场“硬仗”中,“水利重器”与党员先锋共同筑起了一道守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“水上长城”。

水利枢纽构筑安澜防线

水安全的基石,在于坚固的堤防与高效联通的工程体系。在省太湖地区水利工程管理处的统筹调度和精细管理下,常熟水利枢纽、江阴水利枢纽、界牌水利枢纽等太湖地区九大骨干水利枢纽,如同九座巍峨的“水上长城”,牢牢矗立在望虞河、新沟河、新孟河等流域重要河道节点上,构成了抵御洪水侵袭的钢铁骨架。

早在7月28日“竹节草”逼近时,防汛形势已骤然升级。为应对台风可能带来的强降雨,提前调整常熟水利枢纽、界牌水利枢纽工程运用,从引水运行迅速转为防汛模式,预降河网水位,防范旱涝急转。

7月30日,受强降雨影响,京杭运河无锡、枫桥水位快速上涨,江阴水利枢纽、界牌水利枢纽、常熟水利枢纽三大沿江泵站先后实施闸泵联合排水运行。同时,开启蠡河控制工程、张家港水利枢纽、奔牛水利枢纽节制闸排水,共同降低太湖及区域河网水位。随着暴雨形势再次趋于严峻,8月1日18时20分起,调度新孟河奔牛水利枢纽地涵开启向北排水。

台风防御期间,省太湖地区水利工程管理处全面压实防汛防台责任,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带班制度,处防办密切关注台风动向和区域水雨情变化,累计发布洪水预警信息5条,发布调度指令12条。各管理所责任人到岗到位,保持信息通畅,遇紧急情况及时处理并按要求上报。

太湖处省级抢险队做好前置准备,完成物资装备整理,队员驻地原地待命,随时做好出动准备。太湖联防办组织前往区域可能存在风险的水库开展督导检查,省太湖管理处职能科室分赴界牌水利枢纽、江阴水利枢纽等工程现场开展现场指导,确保发现险情第一时间处置。

逆风亮剑与时间赛跑

暴雨如注,狂风呼啸。从设备设施的高效运转、堤防沿线的巡查排险到闸门开高的优化调整,水利枢纽逆风亮剑、分秒必争,用最严密的防线确保水利工程发挥最大排涝效能。

7月30日7时55分,江阴水利枢纽闸站联合运行指令下达,6台机组先后全部启动,全力抽排内涝水体。截至当前,江阴枢纽机组已安全运行210台时,累计排水4889万立方米,有效降低区域涝水近1米。

望亭管理所一方面组织技术力量全面检查闸门运行与防汛物资,另一方面针对蠡河控制工程运行现状,会同技术专家,现场复核水位差、闸门开高与泄洪流量关系,动态优化运行方案,确保工程在安全前提下发挥最大排洪效能。

张家港水利枢纽充实现场运行人员班组,实时监测地涵下游、节制闸上下游、退水闸上游等4个观测点水位,与走马塘江边枢纽实施联调联控,动态调整节制闸开度,7月30日20时至31日8时,12小时内精准执行12次闸门调度,在抢排与堤防安全间找到平衡。

常熟水利枢纽、界牌水利枢纽同样马力全开,18台机组昼夜排水,运行期间时刻关注长江侧和内河侧水位变化,并定期检查机组温度、设备参数及电气数据,确保机组稳定高效运行。

这些水利枢纽,既是物理屏障,更是科学调度能力的体现,成为守护太湖安澜的“硬核”力量。

“红色堤坝”彰显水利担当

洪峰浪尖上,省太湖地区水利工程管理处的党员“防汛抗旱突击队”闻“汛”而动,将党旗插在防汛最前沿,在风雨中筑起“红色堤坝”。

江阴水利枢纽排涝期间,突击队发现1号机组因冷却水管路集气导致温度异常,抢修小组迅速响应。苏睿钻进闷热夹层定位堵塞点,陈壮超紧盯控制屏精准调阀,周升新及时递送工具。12分钟后,流量计恢复正常,三人浑身湿透却相视一笑,转身投入下一轮巡查。

7月30日深夜11点,界牌水利枢纽95后青年党员乔丹临近交班时,坚持再巡一次,发现6号机组填料函“不出水”隐患。他果断留下,带领同事在闷热坑道内抢修半个多小时,成功排除故障,诠释了“时时放心不下”的担当。

风雨中更显温情。7月31日晚,丹阳船闸负责人李亚群接到船民求救电话,其船舶因水急风大搁浅。他冒雨赶赴现场查勘,耐心解释调度政策并承诺保障通航,赢得船民理解。次日风歇雨停,近百条滞留船舶全部安全出闸。

各船闸管理所的党员突击队也全员在岗,老党员、退役士官与骨干们提前调试设备、加密堤防巡查,帮助船民加固缆绳,台风过后第一时间调度船舶过闸,保障水路畅通。

从深夜抢修到风雨中巡查,从劝离险境到安抚群众,党员身影遍布防汛一线。他们以技术、勇气与奉献,将“人民至上、生命至上”的誓言写在防汛战场,与“大国重器”共同守护着太湖流域的安澜。

交汇点 龙美娟 通讯员谢铭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