盛夏时节,高温与汛期叠加,太湖安全度夏迎来严峻“烤”验。太湖水利人坚持需求牵引、突出科技赋能,用辛勤汗水和专业技术编织起一张立体、智能、高效的安全防护网,为河湖长效保护与动态管控注入新的活力。
“空中哨兵”筑牢防线
取出无人机,观察地势,调试校准,随着四枚螺旋桨高速转动,银灰色的“空中哨兵”腾空而起,沿着蜿蜒的望虞河开始巡查。作为连通长江和太湖的流域性骨干河道和清水通道,及时准确掌握望虞河沿线、入湖口门、区域湖荡水体情况及变化趋势,可以为科学实施调水引流提供基础支撑和决策依据。
借由高空视角和高清摄像,巡查人员一边熟练地操作着无人机进行远、中、近景拍摄,一边仔细查看河道水体情况,多角度观察口门运行状态。“口门关闭,水体正常、无异味,下一站!”顾不上汗湿的衣衫,他们马不停蹄地赶往下一个点位。河湖巡查通常需要在户外长时间工作,高温天亦不能免。无人机这个帮手可以减少一线人员在酷暑中的劳动强度和风险,有效破解传统河湖巡查中存在的视野受限、效率不高等问题。一天下来,他们顺利完成望虞河沿线近40个点位的巡查,为酷热季节里的河湖水生态安全筑起坚实防线。
智能无人机库全天待命
鹅真荡、漕湖是望虞河干流上的两个过流型湖泊,也是望虞河引排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,其生态健康对于整个区域的水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。我处着力加强河湖日常监管,在重点水域建设智能无人机库,利用航点精准复拍、热红外等先进手段,提升河湖监管的效率和精准度,优化日常巡查模式,实现智能监测预警,为区域河湖水环境保驾护航。
“结合‘引江济太’调度需求和沿线口门、近岸水域等实际情况,我们合理设置巡查航线,每天早上8点半无人机自动从机库出发,在一个半小时之内即可完成32个点位的全面巡查和航拍。”河湖科技术干部介绍道,“我们只要在电脑上对自动回传信息进行分析整理,比老方法高效、精准很多。”
今年以来,我处以望虞河为试点,积极探索数字赋能河湖管理,借助智能无人机库,采取日常巡查和应急巡飞相结合的方式,通过重点水域沿线32公里的正射影像采集、重要河段及口门全景影像拍摄等高精度地理空间数据建设,及时掌握现场状况。 调水引流期间,配合人工巡查,结合分析研判,触发无人机应急巡飞,通过“人防”与“技防”的有机结合,及时掌握望虞河沿线工程运行情况和河湖水域状况,提高管理效率和决策科学性。
“云端守护”破解难题
足不出户、轻点鼠标,即可实时查看我省太湖流域111处重要河湖断面漂浮物情况——这是我处“云端守护”河湖管理的新日常。太湖流域河网水系发达,以往要将省市际交界处及重要河湖出入河口的情况排查一遍,就需要投入数十人次、1周时间,辗转上千公里。
为强化水面漂浮物预警监测能力,解决发现较慢、视野受限、溯源不清等难题,我处探索建立水面漂浮物监测平台,覆盖太湖流域省市际交界处、重要河湖出入河口等111处河湖断面,依托高清摄像头与AI智能识别技术,构建全天候、立体化智慧防线。系统可精准捕捉并识别河面漂浮物,自动锁定坐标并推送告警信息。当水面漂浮物在某一区域聚集时,通过“实时发现-识别告警-人工甄别-信息反馈-处置闭环”的标准流程,及时将信息反馈属地,充分发挥区域协同打捞机制,确保预防提早、责任清晰、处置迅速。
目前,我省太湖流域正处于安全度夏关键期,我处将不断深化信息技术应用,持续完善河湖智慧监管系统,综合发挥“人防+技防”作用,强化流域区域协同联动,提升河湖巡查智能化、精准化、高效化,用科技与坚守,共同守护太湖碧水清流、筑牢水安全屏障。